在线客服
免费咨询热线

微信二维码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文章正文
  • 水环境领域的创新发展
  • 发布时间: 2021-12-27 点击次数:774 
  •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是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

    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十三五”规划已经过去了,新的“十四五”规划已经到来,通过广大生态环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的任务指标,并稳步迈向“十四五”规划。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水环境领域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水环境领域不断的创新发展。

    01观念的创新是基础

    观念的创新,主要是指超越传统的水环境领域经验性思维,开拓新的水环境领域观念,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历史反复证明,人类对水的伤害越大,水对人类的破坏越大。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协调好人与水、人与地的关系。既要控制洪水又要给洪水以出路,既要治理水士流失又要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既要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要维护水生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同时也需要从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的错误做法,转变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污染和浪费是人类对水资源的****伤害,伤害水资源的最终结果是伤害人类自己。一定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是有限的。竭水而用,超量排污,过度开发,破坏环境,最终不仅要付出巨大的治理成本,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要按照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纠正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认识,从“不断地去满足需水要求”的供水管理转变为“实现全面节水,不断地提高用水效率,来达到平衡水的供需矛盾”的需水管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02水环境生态技术标准创新是框架

    一、水生态环境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难点

    一是水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差异性大,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复杂。

    二是行业亟需的技术标准缺失,技术标准体系难以形成。

    三是我国行业企业标准化能力弱,标准有效供给不足。

    四是产业上下游缺少横向贯通、产业链割裂、技术标准系统性差。

    五是水生态环境技术标准化平台体系不健全,难以匹配技术标准化体系需求。

    六是政府主导标准制定,标准升级途径不通畅。

    七是水环境、水生态管理长期处于“九龙治水”的状态,标准管理混乱。

    八是国际标准主导权缺乏、产业国际竞争力弱,缺少话语权。

    二、水生态环境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建议

    针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首先需要构建水生态环境一站式标准创新平台,推动水生态环境技术标准化。其中涉及到专家库、信息库、标准库的建立。二是创新技术标准化,建立标准产业化良性运行机制。三是建立水生态环境全链条技术标准体系,支撑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快水生态环境新技术标准研制,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五是构建水生态环境标准化产业联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六是强化以企业为主题的团体标准研制,打通各层次标准的衔接通道,促进标准梯度体系的建立和高效转化。七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技术标准“走出去”,掌握水生态环境领域国际话语权,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03绿色科技创新是核心

    社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方向——遵循自然,融入生态。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需求为向导,探索自主创新之路,以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其中企业不断进行绿色科技创新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水环境,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要从战略上确立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绿色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绿色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绿色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也将深入思考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围绕节水关键技术、生态处理技术;替换掉先前污染力强的设备使用水处理先进工艺设备及成套装备、高端水质分析仪器设备;同时使用智慧水务系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污水处理中,让大数据以更直观的数据形式告诉我们该如何进行更环保的污水处理。

  • 上一篇:曝气过量对活性污泥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污水总氮超标原因和解决办法
  • 返回新闻列表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 服务热线:

    13396505088

      

     

    电话:0571-83537988  

    方案外联部电话:0571-83689021

    商务部电话:0571-83699023

    招投标中心电话:0571-83699023

    投融资部电话:0571-83699023

    创新研发部电话:0571-83689055

    水质化验部电话:0571-83689032

    设计部电话:0571-83689030

    运维部电话:0571-83689055

    电气自动化部电话:0571-83689026

    工程部电话:0571-83689026

    行政人事部电话:0571-83689028

    财务部电话:0571-83689031

    采购部电话:0571-83689026

    公司总机:0571-83689028

    公司传真:0571-83689029